7.

    襄阳不得往,刘备一行人便商议走江陵,同行军民十余万,大小车数千辆,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。

    路过刘表之墓,哭丧悲切,军民无不下泪。不得片刻休息,哨马报说:“曹操大军已屯樊城,使人收拾船筏,即日渡江赶来也。”刘备绝不弃民,拥着百姓缓慢前行。

    诸葛亮提议,“追兵不久即至,可遣云长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刘琦,教他速起兵乘船会于江陵。”刘备便修书令关羽往江夏求救;张飞断后;赵云保护老小;其余俱管顾百姓而行。

    时值危难关头,关羽去往江夏绝无回音,不知若何。刘备请诸葛亮亲自走一遭。

    “刘琦感公昔日之教,今若见公亲至,事必谐矣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应下,出发时匆匆与赵云一见。与其说偶遇,不如说赵云抽空在必经之路等待。

    银铠将军站在风口,发间绑带翻飞。他在此处等待,神色匆忙,只为了拦住军师。

    “军师去江夏?”赵云问道,不等诸葛亮回答,只牵来身后的照夜玉狮子,“骑它去。”

    “不可。”诸葛亮果断拒绝,“岂能让子龙无马?”

    “我只护送老小。”赵云边说边扶诸葛亮上马,“军师也算学成了。此去江夏,路上危困,它几经征战,也算老道,必能保军师无虞。”

    “曹贼刚进荆州,必先收敛钱粮,钱粮多囤江陵,江夏尚安……”

    “曹操必先攻江陵,刘琦公子援兵格外重要。”赵云牵住缰绳,不让玉狮子乱动,“只需两日,便可归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尚还犹豫,赵云拉住他手腕,拉扯他弯腰相近,“军师且去!”

    赵云所说在理,此去便是与时间争速,诸葛亮不再推辞。驱马往江夏方向出发。

    赵云向江夏而望,白马不出百米,挑头折返。他正疑惑,只见诸葛亮与他相距不远时,扔出一锦囊,赵云接住,听诸葛亮说,“此危难关头,本不应与子龙讨论这事。”

    “襄阳城外,我打翻了本应抵债的纸灯。今心中惶惶,此去江夏恐怕多事,孔明不是欠债不还之人,况且子龙还欠一事。”

    “军师想如何?”

    “若是你我皆相安无事,便再约偿还,若是……有……”

    诸葛亮似是在措辞,思考良久方才开口,“若有切关性命之事,自当率先偿清。”

    “吾事已写入锦囊。”诸葛亮说,“子龙想如何?速说。”

    玉狮子扬起前蹄,已然等的不耐烦。赵云前跨一步,扯住缰绳,安稳玉狮子,“军师欠着债,当知平安而归。”

    他不再多说,未待诸葛亮反应,便给了玉狮子招呼。白马抬抬蹄子,撒欢一样跑出去。

    诸葛亮求援当日,刘备与众将前行,于景山驻扎。黄昏将近,哭声遍野。至四更时分,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。